療癒的痕跡:沙遊治療師修補手記
(本文所述案例均為匿名化處理,旨在分享沙遊治療的專業歷程,無任何個人資訊。)

照片裡的美國隊長和鷹眼,是我沙遊治療室裡眾多物件中的兩位。他們或許不那麼「完美」:美國隊長胸前與肩上有及鷹眼的腿上都分別貼著紙膠帶,被拼貼連結。它們不是商店裡嶄新的玩具,身上帶著故事、脆弱,也帶著被溫柔以待的證明。
這些「不完美」,正是我今天想分享的故事核心。
當英雄「碎了」:沙箱中的風暴
在沙遊治療的歷程中,沙箱是一個安全、受保護的自由空間。個案——不論年齡——透過挑選與擺放物件,呈現內心難以言說的世界。有時,這世界平靜;有時,則充滿風暴。
我曾見證某位個案在沙遊中,將代表權威與保護的英雄人偶放入沙箱進行激烈打鬥,沉浸於玩具間的衝突。我們少有言語,更多是共同見證,或許這反映了其內在的混亂與衝突。雖然是可動手辦玩具,但其材質相當脆弱,稍一用力,肢體便可能斷裂。可想而知,如此激烈的操作,難免導致斷裂。
這斷裂不只是物件的損壞,更是內心憤怒、無助與失望的吶喊。作為治療師,我不責備「你怎麼弄壞了玩具?」,而是溫和地說:「這個人偶承受了好大的力量,他好像碎了。」我們一同凝視這「破損」,它成為可被討論、被理解的情感出口。重要的不是物件的完好,而是情緒的流動與被看見。
修補的儀式:是物件,也是內在的自己
當個案離開後,我拾起那些破碎的物件。選擇有二:丟棄,換一個新的;或修補,保留它。我選擇後者,因為這是一個充滿意義的過程。
修補物件對我而言,是一種療癒的儀式。起先,我先把沙子除去。接著拿出膠帶,專注黏合斷裂的肢體。在黏合拼接過程,不僅在修復一件「工具」,更在用行動訴說:
「沒關係,壞掉了也沒關係。」
「你的情緒可以被承接,你的失落可以被理解。」
「破損之處,能透過溫柔的努力重新連結。」
這修補過程,是我作為治療師的「內在工作」。它提醒我,療癒並非追求「從未受傷」的狀態,而是學習與傷痕共處,從中找到新的力量與完整。這就像日本的「金繼」(Kintsugi) 工藝,用金修補破損禁止的陶器,使裂痕成為器物歷史中獨特而美麗的一部分。
帶著傷痕的英雄,更有力量
當個案再次回到治療室,他們或許會發現,那個曾被摔壞的人偶已回到架上。他沒有消失,沒有被取代,只是帶著一道疤痕,靜靜站在那裡。
這被修復的人偶,傳遞了一個強而有力的非語言訊息:「在這裡,你的所有部分——包括你的憤怒、脆弱與『破壞力』——都能被接納,並有修復的可能。」
有時,個案會再次拿起這帶著「傷痕」的英雄。在他們的沙世界裡,這英雄或許更強大,因為他經歷過破碎而後完整。這也映照了個案的心理歷程:承認創傷,整合經驗,帶著獨特的生命故事繼續前行。
結語:療癒,不在於工具的完美
沙遊治療的魔力不在於道具的完美,而在於治療師以無批判的心,創造安全空間,理解沙箱世界的語言。當我們看見「破損」的意義,並用行動修補它時,我們不僅修好了一個玩具,更守護了一顆受傷的心,傳遞希望:無論經歷何種風暴,我們內在都有復原的可能,那些療癒的痕跡,終將成為生命中最深刻而有力的勳章。